展览日期:2022年03月19日 ~ 2022年05月04日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3月19日至2022年5月4日在A厅推出本年度首个绘画群展“形象的迷思”。本次展览由蜂巢策展人于非策划,特别邀请了段建伟、龚辰宇、七户優、任小林、宋琨、谭永勍、韦嘉、祝铮鸣等八位以具象绘画为创作核心的艺术家参展。展览将艺术家们所各自施展的不同密度的笔触与不同质地的造型汇集到一处,一同见证他们如何召唤出寄居于不同时空背景之中的绘画主体。
从人的形象自史前岩画中脱胎之时起,绘画的历史当中就有了绝对的主角。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在穿越漫长而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不断被打破、推翻、重塑、巩固,并且周而复始。创作者们总能在具象绘画的创作中给自己与观者抛出新的课题。当绘画变得无需服务于再现和写实,正是虚构性的引入使其真正耐人寻味起来。具象绘画曾因为它过于悠长的历史和某种象征着传统的身份被边缘化,又一次次被重新推回到舞台中心。在这样反复拉锯的过程里,人们对于形象的痴迷似乎已然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又不可名状的心理机制。文艺复兴时期的通才学者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曾经提出颇为独到而启发性的观点:“人类史上首先进行绘画的,应该是那个变成水仙花的那喀索斯”。阿尔伯蒂无疑是将希腊神话的美少年那喀索斯所耽于的池水中自身的倒影看作是自画像乃至肖像绘画的起点。如果代入当下的语境,那喀索斯似乎扮演了创作者与观看者的双重身份,对于形象的沉醉与迷狂也由双方所共同持有。
一个形象的诞生从来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被投注了情感的物的介质中浮现而出。甚至可以说,艺术家与创作有关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物质来展开的。除却承载着即将发生的未知的空白画布,颜料无疑是绘画绝对的核心。美国艺术史学家詹姆斯·埃尔金斯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把绘画与炼金术放在了用以比较的天平的两端。他声称物质“使之凝结成自身的影像。画家的脸变成了充满他头脑的物质的肖像”。对于一些形象来说,他们需要在故事情节的铺陈中现身,并在戏仿中把矛头指向原型。这些原型暗藏在艺术史的章节中,而艺术家所做的往往是通过现实中的模特去潜入遥远文本的深处。还有些时候,形象的存在不仅仅关乎形象自身,而是作为一种感悟的通道,去触及某一瞬间的时刻,或是进入一片意识流的时光里。作为具象画家的巴尔蒂斯一生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形象,被迷恋的同时又时常经历误读。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娓娓道来:“绘画并不是去塑造形象,而是去深入了解,步入秘密的核心”。而这样的理解唯有通过不断的对于形象的塑造才能获知。
绘画总是与言说相角力,正因为如此绘画作为一种创作行为本身自始至终有着黑匣子一般的神秘性。唯有当形象向彼此敞开,隐秘的对话通道才随之逐渐显露。从各自的生命经验出发,这八位艺术家在各自的绘画领域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形象,并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独特的标签。而透过形象,亦能感知到他们彼此相互交错重合的美学追求与知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