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2年07月12日 ~ 2022年10月09日
自序
冯远
离开行政工作岗位,回归本行,倏忽已历十载寒暑。读书、写字、创作,勉力文化公益,以追补时光。欣逢国泰盛世,感怀晚岁稔年,喜闻百业俱兴,闲览风卷云舒。余以此自励奋蹄,追随新时代,丹青写新图,惟求不负光阴,孜孜以求,乐以忘忧。
应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邀约,我梳理拣选了近年来的新作和若干中青年时期的作品举办绘画艺术展。基本主题都是关乎人的艺术和历史的人,崇仰前贤、俯悯苍生和画我眼中的世界。艺术语言以水墨设色为主,工写兼俱,兼及其它。皆因受有关历史的阅读研习、有关生命与现实的关照迁想以及人生历炼的感悟与影响,每每触发思考想象,于是就累积了这批录记时代变迁和岁月履痕的作品。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代。作为主修人物画的当代艺术家,我是从国人的眼神、表情和精神面貌由内而外的变化中感受到国家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的。在和平发展进步的七十年里,在我不间断的学习实践和接受教育成长中,了悟个人与家国时代的主从关系;感悟一个艺术家、教师、公务员的责任义务;觉悟一个文化学人的使命担当,与有荣焉。随着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体认与理解,令我常常想起中外先哲的人生境界说。读书、读史、读经、读诗,待得真正明白事理,生命却几近暮岁。但它令我眼界既宽、胸襟益广、矩度自律,思想的容量和作品的内涵还能随时代而变化,幸甚。
艺术家是时代的亲历者、先觉者、记录者、创造者,也是劳动者。优秀的艺术家在敏感于形式、技艺的同时,也与淬炼思想、陶冶情怀和仁爱之心密不可分。感谢各种机缘和曾经指导帮助过我的师长友朋以及工作中的各级领导、同事,使我在做人、做事、做艺术种种方面获益多多,余心存感激,未敢懈怠,努力去做了,是邪非邪,则任由批评。
我的所思所想都在我的作品中。艺术,是一份高贵、奢侈且充满遗憾的职业和爱好,如果这些留有不同时期印迹的创意构想,借由生涩渐熟的笔墨语言得以呈现在作品的潜台词中,并且能为观众、为读者带来些许的观赏愉悦、精神慰藉,甚至有关审美的联想,在我,则属无上荣幸。
谢谢各位。
展览前言
杜鹏飞
冯远先生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首任馆长,自2015年春天来馆至2017年底,他因肩负上海美术学院筹建重任而辞去馆长职务,我有幸在他的领导和指引下工作近三年。这是清华艺博筹备开馆以来最为关键的三年,也是我自己从一名环境学院教师转变为一名艺术博物馆管理者的关键三年。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冯远先生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总体谋画,就不会有清华艺博高水准的精彩亮相和此后健康持续的发展与提升。是冯远先生奠定了清华艺博专业化、高标准、强学术、重教育的办馆风格,从而稳步成长为中国高校博物馆的一面旗帜。而这一切,是与冯远先生饱尝艰辛、自强不息、刚毅坚卓的人生历练密不可分的。
在1969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浪潮中,17岁的上海知青冯远插队落户到著名的“北大荒”军垦农场——黑龙江查哈阳农场,在这里生活、工作8年之久,开启了他自学成才的笔墨生涯。1974年,凭藉作品《苹果树下》入选“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而一举成名。1978年,成功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中国画研究生,师从著名人物画家方增先先生。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历任中国画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务处处长、副院长等职,从事人物画创作与教学近十年,为我国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他调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由大学教授跨界为艺术教育管理者。2003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出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5年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他在上述岗位上尽职尽责,极大地推动和提升了中国美术界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互鉴。
2008年,冯远先生受邀出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从此以一名“超级义工”的身份与清华大学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为清华艺博开馆筹备工作尽心尽力,夙夜擘画,为清华美术学科发展和美术人才培养贡献至伟。
2022年,冯远先生正式步入古稀之年。从北大荒知青到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从美院教授、副院长到政府官员、美术馆馆长、文联和美协的主要负责人,无论身份如何转换,作为画家的冯远,从来没有放下他手中的画笔,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和事务之余,他总是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构思、创作。画家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他的画笔,而作品就是“子弹”,他的创作总是着眼于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灵魂的诸重关系,游走于历史观照和现实关怀之间。
“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是对冯远先生创作生涯最系统也最完整的一次阶段总结,200余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40年,从中可窥他对中国人物画语言和范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的痕迹和心路历程。有缘组织承办这一重要展览,既是我作为晚辈“倚小卖小”再三恳求的结果,也是冯远老师对他曾经倾注心血一手创办的清华艺博的爱护和支持。不仅如此,冯老师还精心遴选一组作品捐赠本馆,以丰富和完善清华艺博的现当代绘画收藏体系,他的高风亮节与慷慨无私的品格,将同他的作品一道,成为清华艺博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