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19年11月06日 ~ 2019年11月17日
11月6日,"得自蒲团——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展将于中国美术馆举行。懒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画僧。
禅,心慧也;画,心印也;画禅相济,以心会心;活参活用,自解自得。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中,“画僧”现象是一个相对小众却有十分独特的存在,隐显之间,一脉传灯。远绍五代两宋,贯休、石恪、法常等在奇古高逸、不徇常法中开粗简率意之风;近探明清两季,“四僧”、担当等异军突起,在禅意与文心的交汇中独抒胸臆,将传统写意笔墨带入有无相生的崭新画境。佛禅思想不仅与儒道同塑着中国文化的心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促发并参与到文人绘画之始终。
难以想象的是,在现实社会与文化语境遽变的二十世纪,在“画僧”现象日趋衰微的历史转捩处,却暗自独立着一位举止天然、一身禅意的纯正画僧——“懒悟”。
懒悟是谁?
懒悟(1901-1969),河南潢川人,俗姓李,名奚如;法名晓悟,后又易名懒悟,晚年号莽张僧。自幼因家贫出家,稍长受比丘戒于湖北归元寺;1925年由王一亭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习法相宗;归国后卓锡杭州灵隐寺;又经太虚法师介绍入闽南佛学院深造。三十年代初由浙抵沪,溯长江而上欲作匡庐、峨嵋游。至安庆迎江寺为方丈心坚与竺庵法师所留。抗战期间辗转肥西紫蓬山、舒城春秋山。五十年代,至安徽省会合肥明教寺为客僧。六十年代中期,被逐至城南月潭庵,积郁成疾。年近古稀,寂然而终。
“懒悟”二字亦或可解为“赖吾之心”,心斋坐忘,思接千载,接续中国文化史上不绝如缕的画僧传统。懒悟的山水画初从四王入手,然后渐涉宋元,降而明清;后独钟佛门石涛、石溪、渐江诸家,并师造化。于皖中胜景有心会,融皖西山水之雄奇,皖南山水之秀丽,终成二十世纪后期新安山水画派杰出代表。其画风格独特,极富个性和禅机;冷逸老辣,萧散出尘,毫无人间烟火气;观之令人如服清凉散,如聆梵音;故备受当代诸名家推重。林散之先生诗赞曰:“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
因特立与纯正、禅心与现时的遥隔,懒悟并不太为世人所知。或许,从禅僧角度而言,其自得圆满,并不在意世事浮名;但于绘事而言,在这纷扰热闹的尘世,我们可以此展览为机,去体会“游于艺”的超然与安宁。
11月6日,请有识之君跌坐蒲团,在中国美术馆一起感悟懒悟法师的笔墨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