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南去北来为何事——张小纲艺术展

展览日期:2025年04月16日 ~ 2025年05月11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南去北来为何事——张小纲艺术展
  • 展览日期:
  • 2025年04月16日 ~ 2025年05月11日
  • 开幕时间:
  • -
  • 举办地点:
  • 中国 - 湖南省
  • 主办单位:
  • 湖南美术馆、深圳美术馆
  • 详细地址:
  • 潇湘大道,靳江路2号
  • 参展费用:
  • -
  • 浏览:580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记住张小纲的名字,始于10年前的“荷问”。

    大约2014年前后,他曾以“荷问”为题在长沙举办过一次画展。我只是从媒体上看到相关报道及若干作品图片,却有砰然一动之感。在物象与心象之间穿行,由东方而西方的意境往返泅游,他驾驭的只是水彩的一叶扁舟。后来,读到水彩大家黄铁山的评说:“张小纲是一位极有光彩的湖南籍水彩画家”,是为知者道也。我深以为然。

    水彩画本不属大画种,不是热门。很多年前我问过水彩前辈王肇民先生,他说“人皆不学,我固学之”。王肇民曾入读西湖国立艺术院,校长林风眠强调艺术要有艺术家的灵魂,对其影响甚深。林风眠致力中西艺术的融合,为艺术青年打造了一个既有中国审美传统又接续西方艺术脉动的新艺术平台。这是中国水彩的文脉,已经在张小纲等几代画家中延续。

    张小纲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这一时期不少作品如《春堤》《水乡端午》《村口》等,显示出对工具材料、技法语言的运用已臻纯熟自如。他所作风景画和花卉静物画,常采用滴彩、泼彩等创新技法,由此构建起独有特色的艺术语言。而其恬静意境和浪漫唯美的特色,传达出一种诗性的内在人格。从求学而工作的20年生涯,张小纲经历和参与了湖南水彩画的发展行程,湖南画坛记住了他的努力和贡献。

    其后,张小纲供职于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前沿深圳。一边投入教学管理,一边继续创作实践。以“荷问”为题在长沙举办的画展,让人较完整地看到他十五六年间的跋涉路径。“荷问”系列作品是张小纲在水彩艺术上的跨越,是他多年求索之路的一个转折。这批作品游走于物象、抽象与意象之间,艺境、心境与禅境浑然不辨,这是他于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当代大都会,经若干年耳濡目染体验之所得。视野不同而有新的表达,心境不同而有新的气格,张小纲以新的面目呈现出艺术创造的主动性。由是,他的长沙展览让人刮目相看。

    60岁后,他进入了人生和艺术创作的“第三时期”,得从繁杂工作事务中抽身,有自主生活和放松心境的更大空间,他的艺术追求也迈进新的段落。《空山》《叠嶂》《观风》《卧游》等作品,或可说是“荷问”系列的推进和深化。他的速写性、写意性风景作品系列,多以轻快笔调和明丽色彩整合了人与自然相融一体的情性心绪,传递给观者一种心旷神怡的真切感受。更应一提的是,尚有一批实验性的水彩新作推出,承载了类于年青人的新鲜视域和敢于试验的探索劲头。60耳顺之年,心境通达平和,于他却是艺术想象力上另有助益。

    无论“出湖”还是“归湘”,张小纲始终积极参与水彩画的发展。他说,“既要在潮头劈开前路,又需将根系深扎故土”,这是身体力行的。1982年到1998年,他参与策划湖南水彩群体多项重要艺术活动,湖南水彩画事业有他一份贡献。移居深圳,他并未脱离湖南艺术生态圈。依托多年积聚的湖南人脉和资源优势,在深圳进一步拓展了水彩艺术的影响力。

    归来,是一场跨越40载的回顾和对话,也是一次关于水彩艺术当代性的在场探讨。此次展览,是湖湘之子张小纲的艺术汇报展,是数十年艺术行旅的梳理,是一次关于他人生际遇的发问与回应。张小纲此次捐赠湖南美术馆200余件代表性作品,寄寓着他对湖湘这方水土的感激之情,也为湖南美术馆捐赠研究展系列新添了一抹亮色。

    张小纲说:“我曾以水色洇染洞庭的春霖,用枯笔勾勒凤凰的檐角,这些画面尽是故土刻在我血脉里的年轮”。中国古谚有云“大恩不言谢”,斯言矣! 

    2025/3/31

    梁江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


    展览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