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春风沉醉”杨劲松近作展

展览日期:2025年03月02日 ~ 2025年03月31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春风沉醉”杨劲松近作展
  • 展览日期:
  • 2025年03月02日 ~ 2025年03月31日
  • 开幕时间:
  • 15:00
  • 举办地点:
  • 中国 - 北京
  • 主办单位:
  •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 详细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大山子798艺术区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 参展费用:
  • -
  • 浏览:644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在日常与超验之间构筑视觉诗学

    ——读杨劲松的绘画作品

    作者/AI

    杨劲松的绘画生涯如同一部跨越时空的视觉日记,从1998年的《房曲》到2024年的《Green》,三十年的创作轨迹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凝视与对精神世界的探寻。他的作品既扎根于现实细节,又游离于形而上之境,形成了独特的“理趣”美学。

    日常的寓言化

    杨劲松早期的创作以“日常视界”为轴心,将生活场景转化为充满隐喻的剧场。1998年的《日常用语》以148x168cm的宏大画布定格了市井烟火,粗犷的笔触与饱和色调赋予平凡场景戏剧张力;2004年的《火锅》则以180×230cm的尺寸放大沸腾的世俗欢愉,红油翻滚的意象既是味觉狂欢,亦暗喻生命的热烈与混沌。这些作品通过对日常物的夸张重构,消解了现实与幻象的边界,让锅碗瓢盆成为观照人性的棱镜。

    景观的精神性转译

    进入21世纪后,杨劲松的创作逐渐转向更具哲学深度的“景观”系列。《鱼》三部曲(2019-2021)以扭曲的鱼骨与流动的鳞片构建生物与自然的共生关系,2008年的《殇》以280×450cm的巨幅尺度铺陈血色苍穹,将战争创伤升华为集体记忆的图腾。此类作品常以超现实构图解构物质形态,通过骨质、血液等元素追问存在的脆弱与永恒。2017年的《云水柳》系列更将水墨意境融入油画语言,云纹的绵延与水波的褶皱在西方媒介中重构东方山水精神,展现出跨文化的审美自觉。

    材料的诗性实验

    杨劲松对布面油画的探索凸显了材料的叙事潜能。2016年的《周之十四》以200x210cm画布捕捉海浪的瞬息,厚涂肌理模拟潮汐的物理质感;2021年的《春山空之七》则以稀释油彩营造空灵山雾,笔触在抽象与具象间游移,呼应“真空妙有”的禅意。这种对媒介特性的极致挖掘,使画面既是物质载体,又是观念本身。

    国际语境中的在地表达

    从卡塞尔到悉尼,杨劲松的全球展览轨迹并未稀释其创作的本土根性。2021年悉尼个展“青山如故”中,传统山水符号与当代城市景观并置,暗含文化身份的辩证;2019年北京“移步换景”展览则以装置化的油画矩阵,重构观者的空间感知。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对故土重庆的视觉回望——如2002年《黄桷坪正街108号》对市井建筑的解构式描绘,既是私人记忆的存档,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微观切片。

    杨劲松的创作始终游走于具象与抽象、现实与超验、本土与国际的张力之间。他以油彩为刀,剖开日常的表皮,在画布上种植思想的根系,最终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一场静默的哲学辩论。这种持续六十年的艺术实践,不仅塑造了个体生命的视觉史诗,更为中国当代油画提供了独特的叙事范式。


    展览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