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19年01月19日 ~ 2019年02月19日
开幕时间:2019年1月19日(周六)15:00
亲近传统,以得真气
熊岱平、魏晋是我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两位青年才俊。眼下他们又要办展和出书了,我由衷地高兴。因为我着实地看到了他们前进的脚步,看到了他们经过努力获得的新的收获。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亲近传统,深入进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这与许多大家的路子是相通的,比如张大千早年就致力于石涛、八大及渐江、石溪、老莲、青藤、白阳诸家,后又上溯宋、元,加之汲取敦煌壁画之长等,最终渐入化境的。
我与岱平曾讨论过路子怎么走的问题。从画山水的角度看,通常许多人都是先从《芥子园画谱》开始,再临摹一些古代经典,然后,大量地写生,通过写生进入创作。这个路子是不会错的,关键是临摹用力多少的问题。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多数人通常不会长时间沉浸在传统中,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之后,就开始走“自己的路了”。这很符合当代人的心理,他们有很多理由这么做,比如要学的东西很多,包括掌握一些西画的东西、学一学形式构成等等。而岱平则认为:“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一部难以穷尽的大书,每一页都精彩绝伦;许多大家都有自己的体系,浅尝辄止是无法进入并得到精髓的。”他说得一点不错,就画法而言,光清代诸家就流派繁多、各臻奇妙。如石涛的湿笔浓墨、石溪的渴笔皴擦、龚贤的渍墨积染;渐江的简笔淡墨、戴熙的以擦皴代、程邃的渴笔焦墨等。这只是画法,还有意境的创造,如何引人入胜、表达自己的品格意趣和审美理想等,更是无穷无尽。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要去学,我们也主张学古不泥古,更不是复古。但内心的体味是要通过手中的画笔去实现的。事实上,我也看到了这个结果,同样是拟古的画作,岱平近期的作品显然就比先前丰富得多,他在传统的学习中循序渐进乐而忘返,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清新、明朗、雅丽和灵动的意趣。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渐入化境”,虽不能和张大千比,但那个路数是相同的。岱平是个有天分、有见地、有抱负的画家。
不知道魏晋爱好书法是不是因为受到自己这个名字的暗示和影响。决心不辜负这个名字,我想是一定的。魏晋的书法主要是小楷,写得清爽劲力、颇见功底。说起小楷,又与魏晋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了。小楷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三国魏的钟繇是个承前启后的大家,但真正成形完善却在魏晋,其代表当然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代表作王羲之有《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有《洛神赋十三行》等,他们的小楷,无疑也是构成“二王”整体成就及魏晋法度的一部分。之后,隋唐人的写经和墓志都有出色表现,但最抢眼的我认为还是元明时期,赵孟頫、文征明、黄道周、倪云林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杰作。我说这些,是想表明,在中国书法中,小楷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现。魏晋游弋其间,可见其内在有股子心劲。细细读来,其取法多在“二王”、唐人写经及赵孟頫和文征明中,今人管峻也对他有较大影响,管峻从上述诸家中也得益匪浅。小楷讲究精,赵孟頫说:“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书之道也。一毫之过,同于不及。安得天下之精一于中者,而与之语书哉。”而达到精,必须是千锤百炼,做到心手双畅。小楷要写得不俗,然不俗必要见识,民间擅书者不少,往往功力不菲,本人有民国时手抄中医药方一册,书者写得十分熟练,也笔笔到位、字字工整,如从练字的角度,可作范本,但就是多有匠气,而少文采。魏晋的小楷,写得规范却不呆滞、熟练但不油滑,最重要的是,和熊岱平的绘画一样,从里到外透着一种清雅和旷朗的气息。
二位都很年轻,倚马可待。我有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对年轻人不敢忽视。更何况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且又勤奋踏实的年轻人。因为一切都在动态之中。
吴国平写于东郊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