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物言自语”黄月新雕塑作品个展

展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 2022年08月13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物言自语”黄月新雕塑作品个展
  • 展览日期:
  • 2022年07月01日 ~ 2022年08月13日
  • 开幕时间:
  • -
  • 举办地点:
  • 中国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主办单位:
  •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
  • 详细地址:
  • 桂林市龙船坪173号
  • 参展费用:
  • -
  • 浏览:615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黄月新的“构造之相”与“原理之美”

    冯原

    从现代意义的文化语境出发,干栏式建筑本来是一个承载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概念,而传统恰恰又是一个被现代所创造出来的对立性概念,起码就现代中国来说是这样的——20世纪的现代区分了之前的传统并带来了一个现代与传统并存的现代。黄月新曾经回忆过他自己的经历,如同他的同代人一样,他接触到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始自于1980年代初,其实,从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大趋势上来看,这个阶段似乎也正是中国的现代化的成长时期。于是,不无巧合的是,60后的一代与中国的现代进程几乎同步成长,而且,也正是在中国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变成了60后一代的表现对象,干栏式建筑成为了表征少数民族风情的象征符号。

    但是,作为60后的一代,黄月新的“构造解剖学”既来自于从成长中获得的代际经验;也很可能超越了这种代际的共同性,如果说,60后一代对于传统的理解和表现是一种从自我出发的“小传统”,那么,能够做一个“构造的解剖学家”则是需要某种结构主义的思维作为入口,这是因为,要揭开“构造之相”必然需要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考方式。正如“解剖学”的语义,或者用剥竹笋的俗语来比喻——将地方文化的“小传统的表皮”层层打开,才能看到“人类大传统”的核心结构——那可能就是支撑人类文化演进的骨骼和关节。

    因此,在黄月新的这些“构造解剖学”的样本面前思考一下吧,透过他的作品,我们得以重新去审视人类文化的“大传统”,也许,你就能从他的创作中看到人造物演化的路径,它像是一种心智的定位装置一样,显示了人类创造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性质,一句话,那就是——“构造之相”暗合“原理之美”。


    展览评论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