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2020年03月31日
爱与哀悼
一一新人文画六人展
文/张维
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中,从官吏、科学界,再到文化界的种种拙劣,甚至丧失基本人性的表演,让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国度人文精神的缺失,如此普遍广泛,而现代处境下的新人文精神更是荒原,不,不是荒原,荒原尚具精神之杂草茂郁,其实就是沙漠,寸草不生,可见人文精神的启蒙将是一个长期而且持久的责任。
虽然2017年初提出新人文画时,是针对绘画界,只注重图式、形式而忽略精神和灵魂的现象,绘画失去了诗性和超越性,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或终极关怀!提出新人文画四点主张时,特别强调了从文人到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首先是新人文精神的出处,既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又来至于中国的儒道传统,修正了传统人本主义人与自然对立的理路,而纳入道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视野,儒的仁,及人与人的中和和谐的精神。新文人画与新人文画,一字之变,却有巨大的差异,实际是臣民到公民语境的变化,是文人返回士的精神变化,是专注于文人的趣味,回到士的承担独立的变化,是技、艺回到道的变化,诗意、人文关怀、终极关怀是新人文画的基本要求。另三点是关于当代图式、传统认识、技艺理念的认知。(附后,参阅《关于文人画新文人画新人文画的几点思想》。
这次展出的六位画家各不相同,却展现了新人文画在当代发展的各种可能的路向。朱建忠在虚静的气息中挺立的松树与彬树,好像对在疫情中的每一个人说:挺住,意味着一切!这棵松树的姿势既不同于士大夫君子的形象,也不同于49之后英雄主义的姿态,而是公民社会一个孤独、脆弱却坚韧的现代形象!他不长在具体的土壤,而是长在天地之间!杨键尊从文人画比德于玉的传统,放弃文人画梅兰竹菊的传统载体,重觅能承载中国苦难与道性的当代物象,在《足音》系列中,可见"道之容颜",从苦难到寻觅到澄明。在《钵》系列中,钵盛满灾难,哀悼,和希望!苦难、灾难和承担找到了在这个时代的代言物象,也是对这个贫瘠时代的喂养。田卫的绘画含有心性之为,慈悲的愿力,在愿力中弥合拯救现世的裂缝,这断裂其实就是痛苦与困顿,这种拯救不同于西方十字架式的撕裂与升华,而是东方的愿力,道性的合一,最终,光在裂缝中涌现,弥合了断裂,是传统天人合一的现代性的诠释,极简,饱满,丰实。但愿疫情过后这是一种愈合心灵的药方!两位画家茅小浪和许华新目前都生活在桂林山水间,那里山水尚且完整,茅小浪是一位深深懂得与水墨相处深谙水墨脾性的画家,水墨的本性其实就是心性自然,它的外在具有儒家怀柔的胸怀,它的内在,是心性的虚淡澄明。他画面中的光,不是外在刚性的自然之光,而是内在的灵性的光辉,光辉而不是光芒,光辉是从内部感应涌现的柔和温润且透切的光。对于这个弱肉强食的进化论环境的社会,欲望消费的社会,虚化,淡然,让渡,是一种东方内在的处世姿态,呈现了虚极的通透的灵氛。巧合的是,虚一词正是大丘的象形,而这大丘,是在祭祀召唤的山丘,是灵性或神性莅临的大丘,天地神人四大共在,一种返回心性的内在拯救之光。茅小浪《草虬系列》作品中许多丘的形象,正合了虚极后的灵光之体征。许华新选择了另外的思路,重换新天地,人类把自然山水毁得面目全非,杀戮动物和同类,他用他独特的水法,重生新山水,江山如玉,我们能在他的山水中闻到刚出生的奶香味,但却用古法结构的重组,把平远、深远、高远在一张绘画里同时呈现,清新壮丽。王爱君继续探索他的中国画的另一个系统,水色系统。有别于传统中强大的水墨系统,返回并发展了唐以及唐之前中国画的水色系统。用女娲的五色石来修补现代性的破碎!他的图式好像来自天外,其实还是来自于心性的光彩。六位画家品貌各异,都有自己对时代困境的体悟和关怀方式,都有自己的语言路径,都和传统有着血液的联系,并都指向当下与未来。挺立:爱与哀悼,是他们共有的精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