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1年07月01日 ~ 2021年07月07日
王锦刚(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对历经近代百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所处伟大时代的精准判断。之所以是伟大的时代,因为它是一个人民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可以产生人民英雄、并实现人民英雄梦想的时代。伟大的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艰苦斗争,争得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崛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在继往开来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大道上,实践证明,中国人民是创造历史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的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秉承这种英雄主义的气魄和精神,不仅在革命斗争年代,创造了改天换地的英雄业绩,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仍然开创着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伟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继续谱写着新的英雄史诗。当代中国的艺术家们,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热情地讴歌时代的发展,更加真切地抒发着自己的胸臆。王树忠的中国画作品就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王树忠,字博石,号朔风堂,1968年出生于山东茌平,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擅长水墨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中信国安专职画家、艺术总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信息化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我与画家王树忠本人并不相识,从未谋面,只是见其画而欲识其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的画室里看到他的几本作品集,其中一本《真性开正道——王树忠新作集》(中国艺术出版社,2012年第1版),我特别感兴趣。
《真性开正道——王树忠新作集》收录作者作品百余幅。乍一看,初步的印象是以水墨山水画为主,还有一些水浒人物画,如林冲、秦明;还有几幅竹林七贤、高士图、散逸图等的水墨人物画。深深吸引我的,是他的水墨画的用笔和布局。整个画面用墨十分大胆,浓淡随意,淋漓尽致。笔法也不拘一格,披、皴、渲、染,水墨时而流动,颇为神出鬼没;时而滞涩,犹如胸中块垒。
王树忠写山写水的笔法既有写意渲染,也有工笔细描,或勾或描,严谨细密。在画面大块的用墨之间,王树忠还常常渲染一些重彩,使得墨迹更加鲜活,画面更加丰富。在逸动的水墨之间,王树忠的画面布局非常灵动。他不是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远近构图法,也不是完全取法于西方绘画的透视构图法,完全是一种类似于文学上的“意识流”的“水墨流”。这样一种流动的布局,无可寻迹的构图,极好地表现了王树忠的大气象的英雄主义的画风。
这样一种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气象作品,已经足以令人感动了。但是,如果深入观赏王树忠的这些水墨山水画,你会发现,其实,把他的水墨山水作品仅仅作为山水画来看待,是一个不小的错误!王树忠的作品除了“水浒”系列人物、“高贤图”、“散逸图”等人物画,以及其他的骏马图、猛虎图等等题材的画作,水墨山水是他的很重要的一个创作的题材。如果仔细来赏析这些水墨山水画,其实王树忠每一幅画面上都存在一个灵动的人物!即使是山水之间,其中也都点缀着人物,行在山间、水旁,一路踏歌而来,给人无限的想象,莫大的震撼。王树忠笔下,就是要描画奔腾的骏马、威风的猛虎,除此之外,他更要歌颂祖国山河之上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因此,我们不妨把王树忠的水墨山水画称之为山水人物画。
人物画往往是表现历史的。古今中外,艺术中不乏英雄主义的时代。从荷马英雄史诗到米开朗琪罗的英雄主义的复兴,西方的英雄主义艺术风格形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我国也经历了英雄主义艺术的起起伏伏。特别是在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上,更是诞生了大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然而,进入和平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的涌入,以及港台风、哈韩、哈日等等年轻人的艺术潮流的影响,中国艺术中出现对英雄主义作品的否定,甚至出现“娘”文化趋势,有的人还大力鼓吹“小时代”、“中性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之树长青。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历史的时代,和平年代并不只是和风细雨、燕语莺歌,还是一个奋发有为的雄壮的、开拓的伟大时代。艺术家就要敏锐地感受时代的脉搏,用自己的艺术来反映时代,反思时代。在我看来,王树忠的水墨山水人物画就是运用中国艺术语言来叙事中国当代的“英雄主义”的作品。
王树忠的中国英雄主义语言的叙事特点,一是作品内涵是中国传统的英雄形象;二是作品表达的手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
王树忠的水墨山水,山水中有人,人在山水中,表达了一种中国古风意蕴。这些山水人物画主要取材于古风,或取材于“竹林七贤”,或取材于古代散逸之人等等,但整个画面总有一种气象万千的气魄。人物并不复杂,寥寥数笔,勾勒出一“荷蓧丈人”,似在踏歌而行,也似在回答孔子弟子的问询。孔子在《论语》中就表达着这种古典主义的英雄主义。孔子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仍然期望通过“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勉力推行仁政,而再现周代“郁郁乎文哉”的盛世。但是,在他寻求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周游列国过程中,得到的不是重用和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机遇,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面对这样的困境,孔子曾一度陷于生存的危机,但是他还是坚定地游说诸王,希望能一展抱负。在这一过程中,他遇到了七个散逸在民间的长者,他们与孔子一样,有着不凡的学识和治国安邦的本领,但是无奈没有施展的天地,因此而隐没在民间。在孔子看来,这些人仍然是有抱负的英雄,因为他们明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理。这正是中国古典英雄主义的一种表达方式,用这种题材来表达当代的英雄主义,正突出了王树忠作品中歌颂人民、歌颂奋斗的普通人的新意境。在“有道”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创造梦想的英雄,每一个人都是行在山水间的创造各自业绩的“平凡”的“伟人”。
王树忠的水墨山水人物画的创作手法主要是写意,用笔墨写心中之意象。因此,王树忠的水墨山水人物画,看似在写山水散逸行旅,实际上,是在表达“时势造英雄”的主题,即使是在和平年代,这山间行旅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英雄。大胆的泼墨,浓淡中有彩色的变化,形成如大理石纹路般的行云流水的画面。还有处处破墨,枝枝叉叉,了如分明,在一片流光飞影中,清晰地表明一树、一石、一人。行旅、高贤、富春山水色、总是有山有水有人。与古代著名的行旅图、高贤图、逸游图相比,王树忠既吸收了古人的精髓和雅致,同时又可创新地创造一种新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已经不是简单滴避世出游,闲云散逸,而是透出一种对故国山河的壮美的无限激赏。如果不是新时代人民生活有了大幅度的富足和提高,是不会有这样的心境和气象的。
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成长于艺术家的生活。王树忠生在中国文化史上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齐鲁大地,自幼耳闻目染,受到家乡风土人情和文化气息的感染。他幼时就颇有灵气,在艺术方面就表现出一定的天分。他自述自己从小就爱看画报、听评书,水浒故事、岳飞传等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他这样回忆道:“我在70、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之初,一切春意盎然欣欣然春天的样子,大家每天都很有兴奋劲。那时每天写写画画,听了评书就自己画人物,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但是还是不经意间就把古典文化的精神投入了自己的灵魂。”
王树忠创作的另一生活源泉是他的军旅生涯。王树忠少年从军,经受了军营的锤炼,得到首长的青睐,被推荐到中国画院进修,走上了艺术之路。他把少年心中的英雄形象和无拘无束的豪放气概,运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可以说,虽不是“投笔从戎”,但军旅生涯塑造了王树忠的当代英雄品格。继而走上艺术之路,“以笔写意”,又使王树忠艺术创作的英雄主义风格得到再升华。王树忠的艺术表达的军人风格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的画风,其特点就是大、神、力、猛、刚、强。王树忠把这种军人的气质极好地融入到他的水墨山水人物画中,与他的生活本性中的传统精神结合在一起。正如他在《水浒人物长卷》序言中所说:“义气忠信为上,真性率真者、自私放豪者、独尊无妨者、自命不凡者、被逼无奈者、没事找事者、拔刀相助者。一酒串之,醉后神出,性情全展,缘生其中。”
“真性开正道”,是王树忠的“真性”表达了“英雄主义”的艺术“正道”;“忠义证古今”,是王树忠的水墨山水人物画的英雄风骨和中国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