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3年04月25日 ~ 2023年07月09日
作为展览的标题,“站台”有多重含义,它指向赵刚的个人经历,从70年代末参与星星画会,到80年初辗转荷兰,后去往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2000年后回到中国,持有多种口音的人生,亦如“站台”一般不断转换着身份与现实。
另一面,它又指向赵刚的艺术语言和题材的转化,苏联的现实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美国的观念艺术、中国“坏画”的代表人物。赵刚在风景、静物、人物,具象与抽象之间反复的穿梭。多种风格的交替性使用,对绘画史的反复评议,存在主义的哲学底色,成为赵刚的显著特征,亦成为中国当代现场中的独特案例。
展览展出了赵刚一年来的全新创作,20多件静物系列,延续了艺术家近几年来的思考,如何重新焕发“静物画”这一古老绘画题材的魅力?和过去的艺术史不同,这些场景源自日常生活中一些偶然的片段,夜晚酒后的一瞥,厨房餐桌上的一角。它们的目光来自于艺术家的直觉或是某个瞬间的情绪,直觉总是先于意义,蜡烛、骷髅、瓜果器皿,这些历史静物画中的典故,在赵刚的大尺幅的静物画中焕发出陌生而又全新的状态。
一张人物画,将这段叙述引向1920年代的上海,引向西方生活方式和静物画影响中国的历史;两张风景作品,又将历史引向塑造今日的杂糅风情,租界的一栋洋房,海边对于异文化和舶来品的想象。它们与静物画一起,构成了一个曲折而又荒谬的故事,成为对赵刚人生和艺术的写照。在不同国度中不断含混的身份、现实与历史,在多种艺术语言中不断切换、游走的历程,最终汇集成赵刚流动的生活。
“站台”既是对赵刚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的隐喻,也是对从上海龙美术馆个展开始巡游的呼应。作为历史建筑的武汉嘉艺术,曾是京汉铁路江岸站旧址,月台变成如今的展厅。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武汉发达的航运与铁路,在百年的变迁中,与上海、重庆一起,造就了近代中国东西方交汇中独特的码头和站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