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造心”诗性表现与当代艺术水墨邀请展

展览日期:2024年03月28日 ~ 2024年04月28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造心”诗性表现与当代艺术水墨邀请展
  • 展览日期:
  • 2024年03月28日 ~ 2024年04月28日
  • 开幕时间:
  • 14:30
  • 举办地点:
  • 中国 - 浙江省
  • 主办单位:
  • 西湖艺术博览会、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
  • 详细地址:
  • 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1165号B1层艺术西湖·家
  • 参展费用:
  • 49
  • 浏览:456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禅宗认为“心”是万物之本。《宛陵录》有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禅宗思想是中古中国特有的宗教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以及知识阶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唐以来,印度佛教与中国道家结合的中国化禅宗开始中兴。禅学强调“心镜”,追求“渐悟”与“顿悟”的体悟。禅的目的是证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将其融入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和人格理想的建构之中。正是在这个阶段,禅宗思想在知识阶层中形成了一股独具风格的“禅诗”之风。唐代禅诗以一种空灵、寂静的艺术境界,把禅文化的精髓和身受禅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们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维(701—761,或699—761)的《辋川集》被称为“字字入禅”之作,从中可以看到禅宗理论对其美学趣味的影响。如《辛夷坞》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歌既有哲理深意,又生趣盎然,具有独特的表达魅力。据记载中国禅意绘画也是起源于唐代王维等人的作品。唐代山水画深受禅宗思想和唐诗成就的影响,重情趣、求意境。苏东坡(1037-1101)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段评论被美术史家引申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美学特征。禅宗的“空寂”观影响了宋、元、明、清等历代禅意绘画的审美及价值取向,包括北宋李成(919-967)、范宽(约950-1032),南宋牧溪(1207-1291)等,元黄公望(1269-1354)、王蒙(1308-1385)、吴镇(1280-1354)、倪瓒(1301-1374)等,明戴进(1388-1462)、徐渭(1521-1593)、董其昌(1555-1636)等,清八大山人(1626-约1705)、金农(1687-1763)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禅意画家。本次展览“造心:诗性表现与当代水墨邀请展(杭州站)”选取了25位极具诗性表现的当代中青年水墨艺术家。他们是邢庆仁(b1960)、阿海(b1963)、蔡广斌(b1963)、常青(b1965)、郭志刚(b1965)、武艺(b1966)、章燕紫(b1967)、王犁(b1970)、杜小同(B1972)、秦修平(b1973)、赵强(b1973)、潘汶汛(b1976)、涂少辉(b1977)、黄志国(b1978)、吕永珺(b1979)、林玉柱(b1980)、马晨溪(b1981)、梁雨(b1982)、朱小坤(b1982)、李丹翎(b1983)、李骏逸(b1984)、谭斐(b1985)、岳小飞(b1986)、王宏州(b1987)、道三(b1990)。这25位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作品语言成熟,个性鲜明,同时又具有诗性表现的禅意共性。本次展览邀请的25位中青年当代艺术家的水墨作品不仅呈现了禅宗美学在当代艺术审美形式与意境营造上的深远影响,更体现了禅宗思想关注个体生命感受,强调“心本体”以及“道在当下”的美学思想。

    展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