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书香门第”中国古籍文化展

展览日期:2021年09月25日 ~ 2021年10月24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书香门第”中国古籍文化展
  • 展览日期:
  • 2021年09月25日 ~ 2021年10月24日
  • 开幕时间:
  • -
  • 举办地点:
  • 中国 - 陕西省
  • 主办单位:
  •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
  • 详细地址:
  • 西安市灞桥区柳雪路996号
  • 参展费用:
  • -
  • 浏览:778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感受书的香:写在《书香门第——中国古籍文化展》之前

    文 / 宗鸣安

    书的香是人类文明的标记,书的香是人类智慧的合成。当您打开了书卷,那便是您走向智慧与文明的开端。

    人类的知识,人类的智慧,因了书才得以记录,才得以流传。从羊皮纸的书写,到竹帛简的记录;从毕昇的刻制胶泥,到古腾堡的活字印刷,千百年来,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书而呕心沥血着。

    在纸张发明之前,中国人的记事、文化传播是从刻写甲骨、铸凿金属器物开始的。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上记载了商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时间纪年等大量的信息;周代的青铜器皿上,刻写着周时的人们是如何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服饰,以及种种社会制度和礼节的实行。我们从陕西所出土毛公鼎、大盂鼎上的文字可见,其记叙事件之详细,表达情感之丰富,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激动。毫无疑问,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青铜器上的文字看成是一部古书。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人们需要记录生活经验,需要传播生活知识,需要传播文化观念,狭小的铜器表面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了。所以,人们就把书写的载体转移到了石头之上,也因了石质的坚硬,古人的这些生活知识、文化观念才得以长期的保存了下来。因此,数千年之后的我们便从这刻在石头上的书里读到了中国古人们的文明与智慧。

    《秦石鼓文》《汉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如此宏大、众多的石刻文字,在全世界的文明史上堪称罕见,它们是中国书籍发展史上的经典与不朽之作。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器、石碑上刻写文字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在较为轻便的竹木简与绢帛上书写文字了。至秦汉时期,竹木简、绢帛上的书写已经更趋完善与广泛。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上有这样的记述:“刘向典校书籍,先书竹,改易写定,可缮写者以上素”。“素”就是白色的绢帛。可见,当时人的书写是简帛互用的。

    魏晋以后,造纸术日渐提高,到了隋唐时期,典籍、诗文已多用纸张来抄写了。然后再把这些抄写裱成卷轴,这样既便于保存,也便以阅读。古代时,把一部竹简书称之为“一篇”,把一部绢帛书称之为“一卷”。后来,古籍中常用“卷”来表示书的章节,这即是从古代书卷形式而来的名称。

    有人说唐人写本基本上都是佛教经书,更有人把敦煌所出的唐人手书统称为“唐人写经”,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唐人写本如《说文》《辩亡论》《籯书》以及日本人涩江全善《访古志》上所记载的古代书籍等,完全可以展现出唐人手写抄本的丰富与精湛。

    唐代时虽多是将书籍抄写装成卷轴,但同时也有一些版印书籍的初步形式,如单页的诗文,单页的佛语等。在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里,大家都曾读到过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上的一篇文章:“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冯瀛王是唐末五代后周时的一个人物,那时,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印制儒家的典籍《九经》,开始有了线装、册页形式的书籍行世。到了宋代,线装书籍无论从雕版印刷到装订装潢已经完全成熟,并且还有了版画插图的出现。由于刻书技术的成熟,书籍不仅作为阅读、学习知识的工具为世人所重,同时,也成为一种商品而得到广泛的流传。

    前辈藏书家说,元刻之书源出于宋,但又胜于宋本,这是指元版书的校对更加精审,版式、印刷更加完美,特别是元代刻书流行使用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书体上版,圆润疏朗,养人眼目。所以,精刻的元版书更受后世藏家们所青睐。

    明代人刻印书很是讲究,除了多使用白棉纸外,他们创造的套色印刷更是把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黑红双色套印,到黑、红、兰、绿、硃五色套印,书上的每一种颜色代表了某一家的评论与批校,条理清楚,一目了然。这种套色印刷的形式把书籍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无论是阅读、收藏都可称是在追求尽善尽美。此中翘楚者应数吴兴闵齐伋、凌濛初二位,他们是明代套色印刷的推动者和标志性人物,版本学上称他们所刻的书为“闵凌刻本”。当然,明代南京、北京司礼监所刻的《十七史》,人称“南监本”、“北监本”,疏朗可式,亦可称善,不必以旧文人的观念来对待“监本”与“内府本”,实际上“监本”、“内府本”无论从写校、刻印、装潢上都不会比局刻本、私刻本差。另外,明朝各藩王府的刻书、明代藏书家毛晋汲古阁的刻书,也是各具特色而为后世所重。

    清代在文化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反复,但因清代《四库全书》的编撰,以及武英殿刻书处的设立,无疑为清代书籍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加之书局本,私刻本的补充,清代的刻书质量显然也不低与前代。

    清末民初时期,新的印刷科技手段被引进中国,除一部分文人运用活字排版、手工雕版印刷了少量的精美诗文集,以保留传统美术之外,民国时期大量的书籍都是采用了铅字排版与石版印刷的技术。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因而文化传播的范围、效果也就更广。

    《书香门第——中国古代书籍文化展》把中国书籍的产生发展、特色与文化内涵直观地用实物表现了出来。

    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国古书以及与古书有关的实物近三百余件,一百六十多个品种。全部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文明的足迹》。这一部分是以中国书籍的发生、发展为线索,展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与特色。从甲骨文拓本、石鼓文拓本、历代石经拓本,汉代、三国竹木简、《唐人写经》、宋人所刻《鹦鹉写经》、元代刻书《玉海》、明代内府所刻《五伦书》、明代唐藩刻《文选》、明代版画刻书的代表《三才图绘》等。再有清代的《硃批谕旨》《巾箱小品》、民国的排印本《日知录》等做为递进,让观众、读者从实物上直观的感受中国书籍文化与中国历史的文明发展。

    第二部分为《书香四溢》。这是本次展览的重点部分。主要展示了从宋代至民国时期各种书籍的版本形式、印刷特色,用百十件古籍展示出了中国古代刻书的高度水平,充分张扬出了中国古籍文化的魅力所在。这里有宋版佛经、元版佛经,以及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未见收藏的大字本宋人蔡沉撰写的《书集传》、明代著名丛书《百川学海》、明代铜活字的代表《太平御览》、清代陕西地方精刻本《华山全图》。民国时期陕西通志局排印本《关中丛书》,集陕西古代先贤著作五十四种,共九十六册,可称是蔚为大观。当然少不了还有清末民国时期的红兰印本、活字本、石印本、柯罗板印刷等等特色,应有尽有。

    第三部分名为《敬惜字纸》。这部分展览用“敬惜字纸”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现象,来展示中国人在热爱读书、崇敬读书的氛围中是如何来感受书籍文化魅力的,以及由热爱读书而带来的文化现象与价值追求。由这些文化现象可以了解到中国人的价值追求的核心就是:通过热爱读书,崇敬读书,并且通过努力修养而达到一个终极的目标——书香门第。

    千百年中国人来通过读书这种自我修养的方式,达到书香门第的追求历程,就是中国文明的追求历程。

    在第三部分的展览里,还有藏书票、书房一角、文房精品、历代书灯以及刷版演示等部分,这些都是与书有关联的文化现象,值得大家参与。

    我们举办《书香门第——中国古籍文化展》的目的就是:让今天的读者、观众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古籍的魅力做点工作。

    书能养人,书能开智。打开书卷,感受书的香气,只要您热爱读书,其中的妙处您自然就能体会得来,那光明的智慧也必然会属于您。

    2020 年 12月 12日于西安曲江之畔


    展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