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齐风京韵——张卫东花鸟画作品展

展览日期:2024年09月12日 ~ 2024年09月26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齐风京韵——张卫东花鸟画作品展
  • 展览日期:
  • 2024年09月12日 ~ 2024年09月26日
  • 开幕时间:
  • 10:30
  • 举办地点:
  • 中国 - 山东省
  • 主办单位:
  •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中共高密市委宣传部、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高密市共青团市委
  • 详细地址:
  •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美术馆
  • 参展费用:
  • -
  • 浏览:663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此心安处 丹青故乡

    ——写在张卫东画展前

    (代序)

    邵力华

    我和卫东兄相识相知,是在高密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创作学习班上,地点设在城乡结合部一个叫做“南河湾”的马车店。那是四十多年前,当时我们只有十七八岁。吃住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每日在老师的指导下潜心作画,努力学习,真可谓是朝气蓬勃,理想满满,干劲十足。

    卫东兄自小酷爱美术。作为城里人,在当时同其他待业青年一样,他中学毕业很早就走上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虽然吃穿不愁,一切按部就班,其他事情也无须过多地操心,但他显然不想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因此,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学习绘画上。我至今记得,当年在高密县城的大街小巷以及火车站及其邻近的乡村,他拎着画板和画笔颜料等,和一群爱好艺术的伙伴,无论春夏秋冬,顶着风吹日晒和阴晴雨雪,穿梭其中,口中还不断吆喝着当时流行的歌曲曲调,虽然乐在其中,但其中的辛苦和困难可想而知。

    学习班上,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必须每天坚持进行一些必要的传统临摹和对景写生训练,当然是越多越好;再者,最好经常做一些构图练习,学会怎样建构合理的画面空间,学会如何处理画面虚实对比对于艺术效果和主题表达的重要性等等。当然,拟定主题,进行画面创作是必须要完成的。至于这期间对于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对于相关资料的用心揣摩,更是必不可少提高艺术修养的必然经历。从这里出发,向高手学习,朋友间不懂就问,相互取长补短,积极探讨绘画技艺和审美思想的时代精神,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必须。他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哪怕有一点点的爱好,只要不停的努力,总会有好的收获。

    的确,同所有那个时代步入社会的人一样,卫东兄学习绘画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先是要面对社会变革给自己带来的工作变更和性质变化,即一切需要自力更生,寻找机遇;继而还要面对昔日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绘画朋友圈的合理散去。此时,推心置腹切磋技艺的人少了,一起攀爬艺术之巅的同志更是少之又少,更有对于艺术之路渺茫的人放弃理想,不再同行,初心的坚守如是变得异常艰难。也就是说,养活自己及其家庭和颐养绘画水平都构成了生存压力,同样需要大量的物质和精神付出。令人佩服的是,这些他都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毅力坚守下来。面对此时浮躁的社会现象,他不但稳住内心,没有丝毫屈服和盲从,相反却利用各种有益的环境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力。比如参观各地的博物馆,观摩形式各异的艺术展览,参加相应的绘画艺术活动,并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时间进入1990年代,卫东兄卯足干劲划出重点,开始向绘画艺术的深层次探讨和更高美学趣味追求奋起直追,一发不可收拾。这期间,他重新解读和临摹诸如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和近现代名家的作品,目标锁定在自己的艺术初心,表示一定要在丹青不老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安心的艺术栖息地。

    白石老人说过,天道酬勤!这既是对于全天下艺术劳动者提出的创作要求,也是对于那些勇于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人精神的积极肯定。卫东兄对于艺术的辛勤付出,终于在2010年代集中爆发出来。自2010年以后,像他的《峥嵘岁月》、《双趣图》和《万年浦江》等系列作品,不断在全国各层级重要展览亮相,不但获得同行和师友的好评,也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站在当下的美术门槛,回望卫东兄的创作历程就会发现,他的成绩,是循着他的成长道路一路看过来的,有汗水,有成就,由不成熟,到渐入佳境,实在令人刮目相看。他是一个从不言败的旅行者。

    历史上,对于传统艺术的学习和继承,往往面临着两种困境。一是不假思索刻板复制曾经的模式,或沉浸在盲目模仿的自我满足,也或沉浸在闭门造车的内心安慰。二是将优秀传统的经典美学与艺术家所处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传达现代人的艺术美感和思想理念,为时代铸精神,为生活唱赞歌。这是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确极为困难的事情。所以清代画家石涛曾经振臂高呼:笔墨当随时代。那是他已经看到了明末清初中国画坛固步自封、陈陈相因的思想弊端。

    幸运的是,在这个变化多端,各种文化现象此起彼伏的时代,我们总有紧抓时代脉搏,敢于一手抓住传统一手扣住时代的人。卫东兄显然属于清醒的人。他的创作思路一直盘旋在民族文化的根茎,并在这个大的圆周下借鉴和吸收现当代构成理念,来服务于自己主体观念的诉求,这些都可以从他早期的创作题材梳理出来,比如对于梅兰竹菊文人绘画的临习和借鉴,比如对于荷花葡萄题材的生活观察和形式探索等。在司空见惯的文人画题材中,《窗外》一画说明,卫东兄能够自觉地跳出传统文人画的藩篱,在另一种世界中诠释文人的精神,因为他特别钟爱对于野芦苇的描绘。在画中,他截取几尾芦花置放在室内,与滩涂中的大片芦苇以叠加的二维空间组成画面,可谓迁想妙得。他认为,这种生长在荒野滩头和盐碱沟边的野生植物,有着院内和室内花草无法比拟的品质和性格,在严寒中蓄势,在季风中摇曳,坦坦荡荡,从不猥琐,既可远观,也可近赏。所以自己才不厌其烦地将芦苇作为绘画题材的主要选择。

    在此类的作品中,他的绘画形式也多是在传统的优秀技法中继承,比如水墨的激情泼洒和适度的晕染以及线条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同这些相比,我更关注他近年来以民族民间艺术内容和形式创作的系列作品,不过这些作品往往在传统的面貌下,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像《故乡记忆-年画》一件,就以空间分割的多维时空艺术形式,将高密传统民间的人文情怀与现代综合材料相结合,吐故纳新,继承和延伸了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中的京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戏剧精髓,也因之被称为“国粹”。卫东兄智慧地抓住这一题材,将不同曲目中的人物代表和形象设计,以五维空间的形式放置在同一个时空中,让其平面化的视觉信息,把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主角唱作念打,各显神通的状态,都统摄在艺术形式的独特构思中,从而帮助人们立足于当代美学视角,对于传统戏剧进行了重新解读。《名伶荟萃梨园春》一画,就是对于他的创作初衷最好的诠释。因为这样的题材不仅仅代表了传统艺术形式上的继承传接,更重要的是,她代表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价值取向,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追求,以及天人合一、万类由心的哲学精神。

    中国绘画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愈发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是一代代艺术家的鼎力坚守和开拓创新,每个人的点滴之力,正是汇聚民族文化大厦的必不可少的基石。卫东兄几十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形成了点点滴滴的能量轨迹和恒定记忆,而正是在传承中创造的这种美好记忆,才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真相。

    愿卫东兄打好行装再次出发,在生活中扑捉灵感,在不断的艺术创作追求道路上继续烙下思考的印迹。

    2024年8月5日于黄海之滨

    作者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威海)校区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展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