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推荐“一枝满幽山”蒋国蓉个展

展览日期:2020年05月22日 ~ 2020年07月26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一枝满幽山”蒋国蓉个展
  • 展览日期:
  • 2020年05月22日 ~ 2020年07月26日
  • 开幕时间:
  • -
  • 举办地点:
  • 中国 - 四川省
  • 主办单位:
  • JC modern D空间
  • 详细地址:
  • 锦江区创意产业商务区三色路38号
  • 参展费用:
  • -
  • 浏览:737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我看蒋国蓉的画

    文/何多苓

    看到蒋国蓉的画,就想起了那些我们一生中最珍爱、最向往的世界——无边无际的原野和树林,直至组成它们的每一个细节。

    蒋国蓉的画正是从一片叶子开始,视野的呈现从微观世界进入,然后是中景,远景,犹如一段宇宙全景的一个环节,令人神往于宇宙尺度的微缩和博大。我喜欢这些画。因为在它们之中,存在着大自然的永恒之迷。要画出这个迷并不容易,而难度是我所关注的。

    据他说,同行对他的画多有微词。我想,可能和照相写实主义有些关系。我也不喜欢这个主义。但蒋国蓉的画不属此例。我曾问他画法,他说是从一个部位(比如右下角)的一片叶子动笔,然后推开去,直到覆盖整个画面。每个局部画完就不再重复。这样,他实际上使用了无数个视点,从某个微观之处出发,如同面对一个大秘密,他最后才发现了谜底。照相机不是这样工作的,照相机只有一个视点。

    我喜欢推人及已,想象别人的画画过程。在蒋国蓉的画中,我看到或体会到了他对眼前这个世界的迷恋,他由此获得了大欢喜,还把这样的感受传给了别人。如果一幅画能达到如此目的,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就无可挑剔。

    如上所述,我首先把蒋国蓉的画定为好画。在目前的好画坏画之争中,我是站在好画一边的。但我的兴趣不止于此,我还要讨论技法。在画框内,蒋国蓉从一片叶子推及一个世界。他这样画出了这个世界的密度:微小的点,稍大的面,更大的面组成线。最后他像织网一样完成了画面。在这张网上,每一个节点都是准确的。必须解释,我说的准确的意义是,此点和附近、稍远、更远的点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关系。

    前面说过,蒋国蓉并不用投影仪,也不用木炭或铅笔勾形;他从一个点开始——俗称人肉扫描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具备这种能力,反正我没有。曾经也画过两张大型原始森林风景画,光是勾形就用了好几天,还总是拼接不准。另一张只好去借了一个投影机。我倒不是说人肉扫描仪就很了不起,但有此功能,也是一种天赋。对于我来说,天赋总是令人羡慕的,我不能装作对此不足道。当然,我所要讨论的技术重点不在这里。

    蒋国蓉的风景画有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在他笔下,一片草叶和一棵树具有同样价值,或者说,具有同等的魅力。听说有人批评他的画无视觉中心。我恰恰觉得这是一个优点。无中心就是平等,对空间一视同仁。我以为,有视觉中心——比如一棵特殊的树,一只动物,一只小船——暗含对大众审美趣味的某种妥协和投其所好,如某位俄罗斯批评家在某位英国画家的作品中所发现的策略。也许有策略也没错;但还是尊重每一个对象比较好——佛家不是说一花一世界么。

    上述蒋国蓉画中的处理方式,我还觉得和中国传统山水画有关。宋元山水中虽然点缀有人和房屋,但那不是用来吸引眼球的,相反是供读画者寻幽,是一种视觉游戏——或者,反过来证明自然的伟大和离群索居的魅力。

    我在他的画架旁看见石涛的画册,大概可作为旁证。在风景画方面,东西方的思维有很大不同。蒋国蓉和我一样,都是学西画的,也不想改画水墨。对此我们曾有过交流,都不喜欢国画山水的套路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得到珍贵的体验。

    2019年5月10日

    展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