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1年12月18日 ~ 2022年02月20日
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0日,「清风与归——黄俊伟作品展」在厦门宝龙艺术中心展出,此次展览通过一场人、物、场的空间剧场互动,使观者在似真亦幻的视觉体验中,感受对于过往与未来的追溯和探索。
因心造境 清风与归
文/朱小钧
谈论黄俊伟的作品,「造境」是关键词。
为了精准表达疏离、孤寂、空灵的情绪,他调用了各种媒介和手段,在意识的流动中结构和转化画面的形象。作品中的日与月,山与海、太湖石、拱形门等,都是特定的语言符号,通过经营位置,构建具有秩序感的形式之美,画面上呈现的多层次的透视效果,让观者可以进入一个多维变换的时空。黄俊伟对场域和空间的精准控制,使得画面既有丰润细腻的气韵,也有韧性坚定的风骨,将「温和」与「刚毅」两种气质毫不违和的糅在一起——我们在《诗品》中选词——将这种气质定义为展览的主题:清风与归。
写境与造境
1908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诗词要传达的两个境界,他将「写境」归于写实,「造境」归于理想。黄俊伟的创作方法,其实正是从「写境」向「造境」的渐变。他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某一处空间着手,人为剔除了在他看来琐碎的物件,为了还原这个空间原来的样子,用倒叙的方式,来思考每一个个体在每一个空间“是否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是在不断的生长,抑或是不停的消耗”?
「画为无声诗」。黄俊伟的「造境」,是把真实世界的人与景,重新整理,为了传达内心的情绪而塑造的超时空景观。和传统的「不下堂筵,坐穷林泉」不同,他的创作中还利用西方的拱门等设置了现代的空间,他没有在线性意义上做「传统」的「香火传人」,而是把传统和当代、东方与西方,用自己的方式解构和并置,精准传达出清澈澄明、洞彻通达的东方之美,这是他的心内之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我」是黄俊伟创作中有意为之的一个模糊的概念,画面中的人没有情绪、也没有着衣:既是艺术家的自我带入,也是站在画前,可以代入自我的每一个观者。
环境和人的关系,在黄俊伟的画中非常微妙,「有我」和「无我」都是一念之间:它可以是「问花花不语,飞过秋千去」的互动,亦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从容。这可能是艺术家试图构建的精神空间,让观众体验不同情绪的微妙转换,以情感共振,求「物我两忘」。
从日始到日暮:流动的时空
我试图在中国传统的十二时辰中,寻找三个时间维度,根据黄俊伟作品色调的变化,给「清风与归」设置三个分主题:用「卯」「午」「戌」分别对应着「日始」「日正」「日暮」三个时间段。而他最新的创作「日与月」系列,正是时空交汇的集合,作为整个展览的序章。
黄俊伟所追寻的目标,其实是通过作品,以形写心,其中每一个特有的物象,都是为了展现艺术家所要追寻的精神气质——写境和造境是出发点,是从写实到写理想;有我和无我是态度,是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最终我们归结的三个分主题,指向他创作层层递进的时间和空间关系——
卯:日始「05:00-07:00」
太阳初升,光耀大地,万物蓬勃。黄俊伟以「始」出发,跳出之前探寻的黑暗与纷扰,找到和明确自己的目标。「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他在中国传统诗意中不断解构与重建,建立了一个「与古为徒 西为中用」的美学系统。
午:日正 「11:00-13:00」
日在中天,阳光猛烈,万物激发。回到黄俊伟的画面,其实是对中西交融的理解与体认,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眷恋和追溯,在激荡中全力以赴,在交融里孜孜以求。
戌:日暮 「19:00-21:00」
太阳归隐,天地交融,万物朦胧。在重重追逐之后,黄俊伟找到了自己稳定的创作方法,这是长期积累的「质变」,也是厚积薄发的「顿悟」,他找到了心内的「灯火阑珊处」,并在此构建了自己的理想之地。
事实上,所有的材料、方法、媒介、图式的构建,都是黄俊伟提取、重现、强化其对中国传统和中西交融的感受。而「清风与归」所有作品传递出的诗意,也非常清晰地传达出我们这个民族骨血之中的精神——平静、内敛、轻盈、澄明。正是这些诗意,不动声色地感染了站在画前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