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

展览日期:2019年03月23日 ~ 2019年05月26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
  • 展览日期:
  • 2019年03月23日 ~ 2019年05月26日
  • 开幕时间:
  • -
  • 举办地点:
  • 中国 - 上海
  • 主办单位:
  • 上海外滩美术馆
  • 详细地址:
  • 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上海外滩美术馆)
  • 参展费用:
  • -
  • 浏览:314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策展人:拉瑞斯·弗洛乔、曾明俊

    支持:洛克·外滩源

    赞助:Blackbird、新狮瑞德、SIAM

    2019年3月23日到5月26日,上海外滩美术馆将很荣幸地举办世界知名的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在中国的首次机构个展:“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If you don’t use your eyes to see, you will use them to cry)。雷贝格多重维度的创作将雕塑的可能性延伸至设计、建筑、观念艺术等诸多领域。此次展览将特别展示艺术家为上海外滩美术馆量身定做的数件全新委托作品和大型场域装置。通过创造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物件和环境,雷贝格持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社会干预形式,探索我们如何与空间互动并感知日常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现居法兰克福的托比亚斯·雷贝格1966年生于德国埃斯林根,师从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和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在九十年代,雷贝格和他的同代艺术家们跨领域的工作方式重新定义了共有作者权、控制下的偶然性作为艺术创作的催化剂等概念,并获得世界声誉。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在谈及雷贝格的展览时说:

    “在展览期间,美术馆将被艺术家转变为路人、或平时鲜少走入美术馆的人也会好奇的场所。从美术馆的室外进入,观众随即被美术馆令人炫目的世界所包围,不同现实的界限被颠覆。通过介入美术馆的结构,雷贝格重设了社会规范的逻辑,从而开辟了想象艺术如何与生活交融在一起的切入点。”

    展览的英文标题译为“如果你不用你的眼睛去看,那就用它们去哭泣”,表达了我们选择如何看这个世界与这个决定如何影响我们的经验和参与之间的联系。雷贝格擅长以公共场所或日常使用的物件为创作元素,在美术馆各个楼层分别设立了肉铺、花艺、茶馆、酒吧和公共招牌等。

    其中许多作品探索了集体记忆和文化迁移的概念,突显了概念在不同语境中流通和转变的方式。悬挂于门口的霓虹灯招牌暗示着一家“上海外滩美术馆肉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美术馆一层。

    展览的二楼是一个“个展中的群展”,名为《肖像花瓶》(1997-2019年)的50件独特的花艺雕塑作品呈现了雷贝格与其身边的艺术家和友人的美学奇想,也是雷贝格对他们的致敬。

    而三楼的茶馆则吸取了西方人对于日本茶道的误解,全新设计的结构与茶道这种高度制式化的传统仪式大相径庭,一种新的聚会模式由此产生。走进四楼展厅,艺术家仿照户外公共空间中的商业招牌,使用LED灯塑造了名为《免费咖啡免费泊车自由》(即插即用版)(2018年)的灯光雕塑,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来遥控作品所在空间的明暗和声响,灯光与手机上播放的音乐同步。

    环绕着五楼四壁的是艺术家正在进行的《像素系列》(2015年至今)的最新版本,观众需要不断调整角度和距离,识别由单色马赛克砖组成的、被像素化的消费图像。根据观众视角的不同,这件作品时而是抽象的色块,时而化作全景的景观。

    在雷贝格的展览中,观众通过多重感官的审美体验,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作品的面貌,其观看与参与赋予作品新的含义。占据美术馆顶层的是一间酒吧,也是一件社会雕塑。与上海本地的酒吧Blackbird合作,这间酒吧只在夜晚营业。从天花板、地板到家具,酒吧的所有表面都被艺术家的图案覆盖,延续了他以炫目的迷彩为灵感的系列创作。雷贝格的许多作品都以这一主题为基础,其中包括他在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金狮奖的装置作品。

    在雷贝格的展览中,观众通过多重感官的审美体验,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作品的面貌,其观看与参与赋予作品新的含义。占据美术馆顶层的是一间酒吧,也是一件社会雕塑。与上海本地的酒吧Blackbird合作,这间酒吧只在夜晚营业。从天花板、地板到家具,酒吧的所有表面都被艺术家的图案覆盖,延续了他以炫目的迷彩为灵感的系列创作。雷贝格的许多作品都以这一主题为基础,其中包括他在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金狮奖的装置作品。


    展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