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2年05月31日 ~ 2022年06月09日
“格物”出自儒学经典《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格物”,意为探究万物规律,穷究事物原理。宋人正是以“格物”之学,穷究物理,从而创造出宋代艺术高峰。至元代,宋院体“格致”追求让位于元人遗貌求神、尚古意、崇士气的文人风尚,文人画取代院体画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明清画学正统,而在两宋达至完满境地的院体画便从中国主流文化圈中游离而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绘画史其“自身传统”的延续,实际上已偏离了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运行轨道。众所周知,1905年“废科举、兴新学”,西方现代教育体制进入近代中国,并从知识结构与思想资源上彻底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递方式。此时,“重道轻艺”的传统价值观受到西方工具理性精神的巨大冲击。欲摆脱传统文人画自元明清以来沉迷于主观性与趣味的困境,其“良方”则是走出文人圈子,走进社会现实以获得更广阔的天地,以写实主义方案、以写生方式改造传统中国画。对宋代院体的重新发现,使得“格致”精神在现代中国美术教育运动中被重新激活。时至今日,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已是经历现代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熏陶,并历数代人之手所完善起来的高度成熟的学院教学系统。
“格物”是宋画的一种精神,既体现在对造化自然规律的把握,也表现在对东方艺术体系内在规律的理解和诠释。作为一种传统的画学资源,“格物”精神熔炼化合于现代“学院精神”。不“格古”无以至新,不“格物”无以存真。“格物”体现出了现代学院教育一种严肃的治学精神。以“格物求新”为题的此次画展,分“墨写新象”“名师讲堂”“青年视野”三个专题,聚焦当代院体中国画家在中国画的传承和革新议题上的尝试和求索,寻求理解在学院体系背景下当代中国画家是如何在新时代的文化情境中不断推衍、修证和完善他们所实践的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