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4年08月06日 ~ 2024年09月08日
当代世界艺术,“中国”话题一定是中心。艺术表现形式中,“中国表现”更是在世界艺术舞台崭露头角,从中国到欧洲到美洲,跨越文化视野,打破东西隔阂,创造出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新格局。
张方白自1991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首次个展的抽象作品“实在”系列,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涂绘语言和强烈的精神性引起轰动。从较早期的“男人体”到后来的“鹰”“塔”“乡村老宅”,在用色、笔法、造型、结构、形而上品质与强烈的精神性等方面,已形成一种独特的体系性的建构。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张晓凌所描述的:“它们沉而不塞、板而不结、厚而不僵、凝固而融通,元气流荡、生发无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形而上品质和强烈精神性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国内罕有可比的案例,即便与国外的一些大师比肩而立,也未见得就逊色多少。”
在张方白“凝固”德国展研讨会上,德国美术馆博物馆协会主席贝亚特·莱芬莎特评价:“艺术家的作品中具有一种悲剧的气息,是他试图将有限的时间转换成永恒的一个尝试。”他赋予了鹰、塔等物象以强烈深刻的精神性内涵、悲剧性的意蕴与大生命的壮美。通过对悲剧性意蕴的深度揭示,张方白把他的艺术创作推向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全盘西化”的历史趋势里,张方白做到了:既不随潮流而动,也不去迎合艺术市场;做到了一贯性的甘于寂寞、特立独行,并且不断地反省,终于结出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一枚硕果,并占有了当代艺术史无可取代的一页,成为新一代中国油画学派的领军人物。
另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校友--韩中人,出生于辽宁鞍山,鞍山是中国最大的“钢城”,对“钢城”繁荣景象与工业化氛围的深刻记忆,构成了韩中人作品独特的阳刚气质;而对水性材料的实践和运用,则形成了他的表现性语言。这正是韩中人的艺术特征,亦是其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格来源。
近年来,韩中人以庞大的《自然·城市》系列令社会各界瞩目,张晓凌在文章中写到“放纵的笔触或势如高山坠石,凌空而下,声如裂帛;或如游龙飞动,笔力佚荡,翻腾争折。它们相互交织、纠缠、叠加、砥砺,最终在湍急的冲撞中形成了或回旋、或萧散、或古拙、或高简的结构,一如宇宙生成的宏大图景。”
在韩中人的创作中,无论是对城市和自然关系的反思,还是对生命状态的观照,都建立在对主体内在性的开掘和释放上,他逆势而为地创立了语言内在性逻辑,回归中国文化本源,独立思考,摆脱了艺术史样式和流行话语影响,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语言学转向。韩中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油画的未来。
从两位当代艺术家身上不难看出,新的中国当代艺术与先前的当代艺术有了很大的不同,既摆脱了模仿西方艺术的阶段,也摆脱了迎合西方眼光的阶段,进入一种自我观照、反省和构建的阶段。这种艺术不属于抽象主义、表现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写意、大写意、新写意,而是融通古今中外独具一格,属于艺术本身。这种艺术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才真正能与中国当代文化相匹配,是中国艺术界为世界艺术所作之贡献。《周易注疏》载庄氏云:“天地絪缊,和合二气,共生万物。”从一个学校、同一工作室走出的两位艺术家,他们对艺术本质的不懈追求,使生命的能量在艺术中永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他们代表了中国声音,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历史发展与前沿引领、“中国表现”与西方艺术的和合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