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快讯 / 社区 / 作品 / 画室 / 展览
发布

“归来还看自家山”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展览日期:2022年01月15日 ~ 2022年02月27日

  • 信息
  • 介绍
  • 评论
  • 分享
  • 感兴趣0
  • “归来还看自家山”林丰俗与岭南山水画语言探索专题展
  • 展览日期:
  • 2022年01月15日 ~ 2022年02月27日
  • 开幕时间:
  • -
  • 举办地点:
  • 中国 - 广东省
  • 主办单位:
  •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 详细地址:
  • 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6026号
  • 参展费用:
  • -
  • 浏览:1146 次 评论:0 条
    展览介绍

    从学院到山村

    1959年,林丰俗离开家乡潮州,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为第一批山水画专业的本科生。作为第一批中国画分科教学培养成长起来的山水画家,得到关山月、黎雄才为首的岭南画派大家亲授,系统接受带有岭南地域特色的中国画训练,强调写生,关注现实。同时,也得到卢振寰、卢子枢等传统派名家的教导,兼修传统山水南、北宗笔墨风格素养。当时,开放活跃的学院氛围,也使得林丰俗直接得睹如潘天寿、傅抱石、石鲁、李苦禅等大家的现场示范和交流,从而开拓视野,不局限于岭南一派的眼界。

    1964年,林丰俗由广州美院毕业分配到粤北山区怀集工作。他从学院再次回到农村。此期间他创作的作品不多,但从他目前遗留下的速写可以看到,他有不少未付之实施的创作构想。直到1972年,他被派到广州参加“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 创作,《石谷新田》和《公社假日》这两件作品就在此次创作诞生。这两件作品正是林氏在长期山区生活体验的不断提炼中获得了典型的艺术形象,加之真切、轻松而又独特的立意,使之脱颖而出,获得轰动一时的赞誉,随之也迎来了人生际遇的转机,离开了生活十年之久的怀集。

    从广州美院毕业之后到怀集期间作品中可看出他带着岭南画派风格语言在经历过长期山居生活积淀之后的转变。此后,山居生活的基调却始终伴随其今后的艺术探索,成为其检验所学、探索所思、表达所感的源泉。

    行万里路

    1977年和1978年间,林丰俗作为关山月、黎雄才领衔的毛主席纪念堂国画创作组广东组的画家参与了《遵义曙光》《农讲所颂》的创作工作。先后在湘、黔、陕、川、滇等多省深入生活和实地写生。岭南之外的自然风光,或雄奇秀丽,或幽深莫测,或浩淼多姿,对于林丰俗而言,这一段写生经历,是他对祖国山河不同地貌风光的亲历体验,同时也是对自身笔墨语言的一次检验,正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地貌所呈现不同景观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林氏对于笔墨语言的自我调整。尽管如此,在林丰俗的心中,名山大川于他而言,只是匆匆过客,不如长期生活期间的“自家山”亲切且充满感情。但也正是在有了“身行万里半天下”的经历之后,他更坚定了以“自家山”为主题的创作取向,也更为清晰地认知了自我的艺术定位和探索方向。

    湖山之间

    1975年,林丰俗离开了生活近十年的怀集,进入肇庆地区文化馆工作。开始了他定居于鼎湖山下星岩湖畔的安静岁月,一直到他离开肇庆回到广州美术学院任教。

    肇庆古称端州,素为粤西名郡,西江横贯其中,鼎湖山和七星岩(星湖)更是此地名胜,不仅为文人所吟诵,也为岭南画家所描绘,如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等皆有描绘鼎湖或七星岩的山水之佳作。这些也为林丰俗对身边胜景的描绘提供可资借鉴的语言资源。值得注意的是,鼎湖山和七星岩分布着众多标志性的景点,也为我们重新寻找林丰俗写生足迹和观看视角提供了可以重新印证的真实体验。

    通过可参照的实景对比,我们力图还原当时的时空视觉体验,从中可见其在选景过程和绘画呈现的之间的有机重组和绘画语言选择。在再现和意像表现之间,如何取得一种平衡,或许是林丰俗此时努力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而在实景、速写和作品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为观者呈现了这种探索的思维轨迹。

    家山何处

    在历经了走出学院、回到乡村、游历天下及定居湖山之间,林丰俗由青年变成中年,逐步成熟,从学院培养出来,并历经了社会磨练,他开始逐步寻找到与个人志趣相适应的山水画探索道路。他曾自嘲“身行万里半天下,归来还看自家山”。基于他对“自家山”的特殊情感,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岭南画派原有重视写生,注重笔墨语言与形体的结合的基础上,打破文人笔墨之藩篱,吸收民间色彩,融入现代视觉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的面貌。一方面他通过岭南特有树木形象的刻画,将树木肖像化处理;一方面对于平凡山村景色中诗意的发掘,两者构成了他80年代以后创作的主线。


    展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