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3年03月23日 ~ 2023年03月27日
界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最悠久的历史,大概可追溯到秦灭六国后兴建阿房宫时所绘画的建筑图像,界画在绘制中要求极为严格,不仅要合法度准绳,更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独特的美学感悟。在中国艺术长河中界画曾经是一座巍峨熊辉的艺术宫殿,从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名画中可窥一二,但300年前从清代的袁江袁耀开始,界画就几近失传,险些变成了令人惋惜的废墟。直到张孝友的出现,经过他几十年的研究与经营,把中国古代界画的艺术与技法重新继承恢复,并且将其受到的西画训练中所涉及到的色彩与光影运用到界画中去,不仅让界画重回大众视野,更是将界画升华到了另一个艺术高度。
张孝友系我院教授,今年88岁(1935年生), 自1959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至 1995年退休,任教37年,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更是投身于濒临失传的界画的抢救和继承事业中,并取得了突出成就。孝友先生受教于新中国初期处在文化转型中的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环境中,接受到的是吴作人、董希文、马克西莫夫、李斛、李可染、蒋兆和等诸多艺术教育家的亲自教导,他的国学根基和油画专业使他在起步阶段就对中西艺术结合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孝友先生在界画方面所取得了开拓性成就,同时也被看作是新时代、新文化的成果。
不同于古人在创作传统界画时会局限于采用建筑物正立面与斜立面的平面透视,无法准确表达空间、景深的关系。孝友先生利用焦点透视技法,能够从任何角度描绘中国传统山水楼阁,特别是他多年深入研究古代建筑、木船、桥梁等大型人造物的复杂构造,更能精确把握各个部分的透视关系。因此其作品中的建筑和桥梁实乃严谨的工程样式,停靠或游弋的船舶也都经历了严丝合缝的考量,使得画面中满布可供推敲的细节。
孝友先生还将油画中对色彩明暗变化感知处理,以及在素描中深浅明暗空间等方法的处理运用到界画中来,增加建筑与风景的空间延伸感,打开孝友先生的界画,一幅幅开阔浩茫的自然环境与诗人的豪情相呼应,展现出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深刻寓示了人在宏观宇宙中的主案地位,气派不谓不大。更精妙的是,基于孝友先生对中国古代服装历史的研究,孝友先生的界画中弥补了古人界画不善于绘制人物的固有印象,他对人物体态、神情以及衣着的描绘十分生动,一丝不苟地重塑着那些逝去的久远时光在,独创成自己的一派风格内涵。
此次展览展出了张孝友教授历年来精心创作的界画真迹140余幅,件件皆是磅礴气势与严谨微妙的完美统一,其中《南乡旧梦图》视野清旷,境界宏大,屋宇楼阁鳞次栉比,人物生动而富有神采,展现出喧闹的江南水乡小镇,十分还原的记录着一个时代的人、事、物,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向前的不竭动力。在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的今天,留住经典,延续中华文化历史文脉,至关重要。此次“界画复兴——张孝友界画艺术成就展”,不仅展示我院张孝友教授在中国界画的恢复、创新领域做出得贡献和成就,更让我们从界画的视角管窥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希望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