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日期:2024年07月13日 ~ 2024年08月01日
师心不师迹
◆ 高铎墉
与晋斋相识,大抵是一年前,偶然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他介绍的墨竹简史,只觉这哥们儿理论深厚,且思路清奇。
直至第一次到他家喝茶,见到其人以及其画作。
先说人,让我想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很抽象很写意,但极自洽,又像古画中的寒山拾得形象,不修边幅,放浪形骸,吞云吐雾,烟量感人,烟雾在他的中长卷发中冉冉升起,他说这是烟云供养。
我热衷于收藏古字画,虽说藏品不多,但过眼不少。晋斋翻出一些他的近作,言及不久前在版纳写生的花草,笔墨我并不全然理解,只觉其作品中蕴藏一种气息———高古。这让我想起在拍场上看到过傅青主的山水册页,看似随意的线条中却蕴含内敛的意志,清新又厚重。同是山西人士,或许是地域所折射出的一种相似气质。我喜欢这种张弛有度的气质,于是果断成了他作品的藏家之一。
仔细欣赏他的画,不只有传统笔墨的厚重,又呈现出一种新的时代感,晋斋总能在古今之间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他涉猎广泛,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等。我诧异于教学占用了他多数时间,怎么还有时间画画、练字、写作、做up主。聊天时他言及自上次个展至今已过八年,这期间一直奔忙于生活,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思考与创作。
“艺术不算难,且也难,但比生活简单”。晋斋如是说。
此前看过传统山水,明代董其昌说过画分南北宗,虽不是按地理来分实际上也差不多。晋斋北人居南方,云南的山水也不同于董其昌口中的南宗,但董其昌有位弟子叫担当,是云南晋宁人,但担当的山水极为简练,也不是云南山水的样子,想必是佛理精深化为无形,晋斋久居云南,从不画流行的样式,在云南的古代画家中青睐担当和尚,但画作中并未流露出过多的担当痕迹,这兴许是“师心不师迹”让他在这个时代保持自我本色的关键。北方人朴素厚重,南方人灵巧细腻,中国画似乎也是如此,晋斋无问南北,又能融合南北,不受古人观念的束缚,同时尽可在古人的意境安放自己的东西。
唐代的张璪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石涛则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而晋斋既深入传统又常以自然为师,相互参照从而领会中国画的高妙之意。虽然其形貌与野人无异,但观其谈吐与作品知其品性全在内藏,他的作品中从来不会缺乏自然的生命力与内心的感染力,这是我所服膺之处。
抛开绘画本身,正如我之前所谈,晋斋的艺术理论颇有心得!对我个人而言,平日里一大乐趣便是与晋斋聊天。不论东西,更不论古今,无论从范宽到康斯坦布尔,还是从马蒂斯到关良,晋斋对艺术理念与笔墨技巧的探求都令我受益匪浅。
艺术理念的认知与笔墨继承固然重要,但晋斋却也同时融入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在此等碰撞下,他的画作中总能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现在,我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则,希望更多人能走进晋斋的作品中,去体味他的绘画之境!
2024年6月22日